在职场中,一个英文名往往不只是个人标识,更可能成为影响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。We Are Social的高管Tom Bayliss分享了他从原名Mohammed Khan到如今英文名的转变,他坦言改名带来的“职场特权”,以及多元文化身份所面临的复杂挑战。
英文名在求职和职场的影响力
据King’s College London的研究,拥有传统英文名的求职者在申请领导岗位时,比非英文名求职者获得的面试回访率高出26.8%,而后者仅为11.3%。这一数据直观反映了工作场所中因名字带来的隐性种族偏见。
Tom Bayliss的经历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:在广告行业工作25年,身为少数族裔的他常被问及“真实姓名”,以及一些基于文化刻板印象的问题。虽然他幸运地赢得了被收养的机会,获得了一个更容易被主流社会接受的英文名字,但他也深刻感受到,许多人因名字而遭遇职业发展的壁垒。
多元文化身份与职场代表性不足
尽管如今社会多元化呼声日益增强,Tom所在行业高层中仍极缺乏来自多文化背景的领导者。他提到,少数族裔高管的代表性常依靠少数个别“明星”来承担,行业需要更加宽广和真实的多样性展现。
然而,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。Tom最近观察到,他与客户开会时,同行的多民族同事数量越来越多。随着新一代人才的成长,领导层的名字和面孔势必更加丰富多彩。
如何选择英文名助力事业发展?
兼顾文化认同与主流接受度:名字既体现个人文化背景,也应方便职场沟通与被理解。
避免带来刻板印象的名字:选用易发音、不过于罕见但又独特的英文名,减少无意识偏见。
建立自信且真实的身份表达:名字是自我认同重要组成,助力个性和能力的展现。
英文名在职场中的“特权”提醒我们,名字背后隐藏着文化和社会的复杂现实。Tom Bayliss以自身经历呼吁行业关注多元领导力与姓名偏见,激励更多人正视和突破职场门槛。对海外华人和多文化背景人士而言,合理取一个有利于职业发展的英文名,是迈向职场成功的关键一步。
在多元文化日益融合的时代,选择一个既具文化底蕴又能通达职场的英文名字,将为你的职业道路增添强大助力。
来源: campaignasia.com